requestId:688e63a34e0717.18890120.
(注:這份未刊手稿寫于20 世紀80 年月初,為嚴家炎師長教師研討新感到派小說的唸書筆記。現躲于中國古代文學館“嚴家炎文庫”。)
奧天時作家阿爾都爾·顯尼志勒(Arthur Schnitzler,今譯為阿圖爾·施尼茨勒。奧天時劇作家、小說家,維也納古代派的焦點人物。——注),1862 年5 月15 日誕生于維也納一個以行醫為世業的家庭里,祖父是大夫,父親約翰·顯尼志勒傳授是有名喉科專家,他自己也研討醫學,成為喉科專家,頒發過《聲響的精神病》等論文。三十歲開端創作,童貞作是腳本《故事》,被目為不品德而禁演。第二個腳本《阿那托爾》,寫維也納紈绔後輩阿那托爾的連續串愛情事務,所謂七幕劇,現實是七個連環的獨幕劇(都以阿那托爾為主人公),情勢較為別緻,對話也有些興趣,于是顯尼志勒開端成名(此劇有郭紹虞的譯本,商務印書館出書,“文學研討會叢書”之一)。另一個十幕連環劇《Reigen》(有趙伯顏中譯本,名《輪迴舞》,水沫書店出書)也是用這種情勢:第一幕寫一個妓女與一個戰士的關系,第二幕寫阿誰戰士與一個女堂倌的關系,第三幕寫女堂倌與一個青年男人的關系,第四幕寫青年男人與一個年青女人的關系,第五幕寫這個年青女人與丈夫的關系,第六幕寫她丈夫與一個男子的關系,第七幕寫阿誰男子與一個詩人的關系,第八幕寫詩人與一個女演員的關系,第九幕寫阿誰女演員與一個貴族的關系,第十幕則寫貴族與第一幕內阿誰妓女的關系。固然都是寫男女關系,但式樣多變,情勢精緻,對話風趣。確立顯尼志勒作家位置的,是1895 年寫成的腳本《愛情三昧》(Liebelei,有樂群書店出的趙伯顏中譯本。或譯為《愛情》,亦譯為《矯飾風情》)。顯尼志勒的小說也很著名,長篇如《廣野之道》(Der Weg ins Freie,1907)、《倍爾達·迦蘭夫人》(Bertha Garlan,我國有兩種譯本,劉年夜杰譯本1931 年由中華書局出書,名《苦戀》;施蟄存譯本由尚志書屋出書,名《多情的孀婦》,后作為神州國光社《婦心三部曲》的第一部)、《戴麗莎:一個婦人的行述》(Theresa:The Chronicle of A Woman’s Life,施蟄存譯為《苦命的戴麗莎》,中華書局937 年印行),中篇如《愛爾賽蜜斯》(Fräulein Else,1925,有施蟄存中譯本,支出神州國光社作為《婦心三部曲》之一)、《戈斯特爾副官》(Leutnant Gustl,有施蟄存譯本,更名《生之戀》,載《西方雜志》)等。
1931 年5 月,顯尼志勒去世于維也納家中。
施蟄存在1937 年1 月寫的《苦命的戴麗莎·序》中說:
顯尼志勒的作品可以說所有的都是以性愛為主題的。由於性愛對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親密的關系。可是他描述性愛并不是描述這一種現實或行動,他大要都是重視在性心思的剖析。關于他在這方面的勝利,我們可以說他可以與他的同親弗羅乙特比美。或許有人會說他是有興趣地受了弗羅乙特的影響的,但弗羅乙特的實際之被實證在文藝上,使歐洲古代文藝是以而特辟一個新的門路,乃至后來甚至在英國會發生了勞倫斯和喬也斯如許的剖析心思的大師,倒是應當回功于他的。尤其是喬也斯的名著小說《攸里棲斯》所利用的心坎獨白式(Interior Monalogue)的體裁,早已由顯氏在《愛爾賽蜜斯》和《戈斯特爾副官》這兩個中篇小說中利用過了。(家炎按:假如《愛爾賽蜜斯》作于1925舞蹈場地 年,則在《攸里棲斯》之后)
以性愛為主題的顯尼志勒的小說和腳本中心所表示的人生哲學完整是一種猜忌論。他對于人類的運命有一種猜忌,他信任愛是安排人生的一個主力,但這個主力的獨一的勁敵倒是逝世及其鄰居例如朽邁、富貴、鰥寡之類。每一小我的終極運命都得取決于這個主力與它的勁敵搏斗之成果,而這個成果往往成為人生的喜劇。顯尼志勒的作品就是以他所最熟習的維也納城作為佈景而描述的這種人生的喜劇。……
古代奧國文學的主潮是新浪漫派,當然,以奧國人如許的混血的氣質,是不不難使寫實主義成長的。但顯尼志勒固然是屬于新浪漫主義者群中,他卻不象霍夫曼斯塔爾——一個與他齊名的作家——那樣地佈滿了奧秘的顏色,他毋寧說是一個滲入著寫實主義的新浪漫主義者,不外這寫實主義當然是南歐式的。”
顯尼志勒寫作立場異常當真。他經常破費幾個月功夫寫一篇較長的小說或腳本,寫好之后又得在每頁原稿上改竄過十幾回,然后他把這份原稿棄捐六七個月或許甚至一年,此后再掏出來修正,方成定本。他還有個特別的癖性:“愛好同時寫一篇小說和一個腳本。”他曾說:“我在寫倦了小說時便寫腳本,寫倦了腳本時便寫小說,從如許的更迭中,我可以感到到才能的更換新的資料,由於瑜伽教室這兩種作品的體裁是完整分歧的。”
《倍爾達·迦蘭夫人》寫一個年青孀婦在四周周遭的狀況的誘發下,忽然想到少年時期的一個情人,因惦念的急切而寫信給他,因通訊而致于會見,因會見而致于產生關系。此后這孀婦還是狂熱地愛那男人,愿就義一切地往愛阿誰男人,可是阿誰男人,獲得了一次肉欲的知足,就不要她了,不愿同她成婚,不愿擔任任,只以游戲的立場,叫她每隔四五個星期同他往幽會一夜。這孀婦從鄰人一位夫人婚外戀pregnant后他殺的喜劇中終于豁然開朗。她煩惱本身也走上這條路,因此仇恨男人的可恥,仇恨本身的可恥。上面這幾句話,表現了女主人公的覺醒和對社會的沉痛控告:
倍爾達想到活著上鑄成一個多年夜的過錯:快活的盼望,女人是和漢子一樣的。可是,這在女人就是一種罪惡了,若是盼望快活而同時沒有母性的渴仰的時辰,那就要贖罪了。
這是多么悲哀的廣告,這也就是作品的主題思惟。作品精緻深刻地描繪了倍爾達夫人愛情一個有名提琴師的狂熱而又畏縮的心思,可以說把它寫得極盡描摹。
劉年夜杰在《苦戀》(《倍爾達夫人》的中譯名)書前的《顯尼志勒與維也納文學》一文中說:“有批駁家說,在維也納文學里面所表示的情味,是在其他的文學里面所找不到的‘傍晚情調’。一個年輕的男子,偷偷地在傍晚之中抽泣的情味,是維也納文學,特殊是顯尼志勒的作品所代表的特點。”顯尼志勒“所描述的,都是維也納人的上等生涯。有人稱他的作品,是寫實的浪漫派。可是,有幾種作品如《寂寞之道》(Der Einsame Weg,1903)、《愛情三昧》(Liebelei,1895)、《青年的梅達杜司》(Der Junge Medardus,1916)等劇,是可稱為天然主義的作品”。“顯尼志勒雖以腳本馳譽一時,但是他仍作小說。長篇中篇短篇,共寫了三四十篇。并且他的小說,并不比他的腳本壞,反而把他那種不克不及在腳本里表示的才幹,倒在小說里盡量地表示了。讀過他的短篇小說《希臘舞女》《自覺的喬諾尼姆和他的兄弟》的,沒有不贊賞他的短篇的身手的,尤以后面的一篇,目為世界近代小說中的杰作之一。”(家炎按:《希臘舞女》也是顯尼志勒的一本短篇小說集的稱號)
施蜇存自述曾受顯尼志勒的影響,他的有些小說,異樣有“傍晚情調”。他確切翻譯了顯尼志勒不少作品。
顯尼志勒的中篇《愛爾賽蜜斯》(《婦心三部曲》第三部)所有的用心坎獨白的方法寫成,它寫年青美貌的姑娘愛爾賽忽然接到母親來信,說父親因一個案件(父親似乎是lawyer )急需三萬元金錢,請她向父親朋人子爵陶絲苔師長教師籌借,不然,父親將鋃鐺進獄。陶絲苔是愛爾賽蜜斯最厭惡的老色鬼,他提出的前提是要看姑娘的赤身,讓姑娘三更往他房中或到月下叢林中往。愛爾賽蜜斯又急又氣,思慮萬千,停進晚餐。這時又接到父親電報,請求增添籌款到五萬元,這又減輕了她的精力壓力。竟至在幾個鐘頭內神經變態,光身穿戴年夜衣到旅店外廳里暈倒,被人抬回房間后又趁人不備,服了“凡龍那爾”(安息烈性藥),終于無救而逝世往。這是對本錢主義社會的控告。從詳細情節來說,漏洞良多,并不周嚴(她完整可以先求姑母及其表弟保爾輔助)。並且在愛爾賽蜜斯的心坎獨白中,也有很多初級無聊的工具。但十萬字篇幅的小說,通篇用心坎獨白來寫,瑜伽場地又能相當細致進微,這很不不難,這是隧道的認識流作品。按施蟄存的說法,《愛爾賽蜜斯》是1925 年的作品,略晚于喬私密空間依斯的《攸里西斯》(或可說同時),它現實上是古代主義的作品。
除下面已提到的外,施蟄存還譯了顯尼志勒的《毗亞特利思及其子》(Frau Beatrice und ihr Sohn,1913),作為《婦心三部曲》之二。這個中篇寫孀婦毗亞特利思懼怕本身的兒子受一個蕩婦的引誘,往正告這個蕩婦;這個蕩婦卻說假如她本身有兒子,也能夠愛上毗亞特利思夫人。現實的成長太出人不測:當兒子的同窗弗利茨住到毗亞特利思夫人家里時,居然對孀婦發生了情感,而夫人也居然真的委身于他。不久,這事傳到兒子耳朵里,兒子感到本身見不得人。就在母子倆彼此詰問了解本相之后,母子倆在湖上泛船時選擇他殺了。這篇小說的天然主義滋味更重。
TC:9spacepos273
發佈留言